1962年毛主席痛下决心自卫反击打印度也是打给美国和苏联看的
1962年,随着印度一连多次的挑衅,印度总理尼赫鲁更叫嚣着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并出兵蓄意挑起了大规模的边境武装冲突。
至此,在中共中央的组织领导下,我军以短短数月的时间,将印度击溃,使其近百年来的国运就此被打散。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让毛主席下定决心打这一战的,不仅仅只是为了痛击印度,更是为了敲山震虎——打给美国和苏联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尽管自1947年起,印度脱离了英国统治,独立建国,但它却就此继承了英国殖民统治的一贯想法,而这也为后续中印两国领土边界频频出现问题埋下了导火索。
不仅如此,在历史上,中印两国之间一直没有划定过边界线,只是拥有一条传统习惯的边界线,而在印度被英国殖民主义者侵占后,不断向中国西南边境扩张的英国人,更是非法炮制了“麦克马洪线”,妄图对中国的领土进行侵占。
因此,继承英国殖民想法的印度,也妄图就此将英国的非法占据的“特权”一并继承下来,至此怀揣着大国梦的尼赫鲁,更是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
随着中国解放军,将西藏解放后,印度政府荒谬的公开要求中国,将“麦克马洪线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拱手送上门,在被我国拒绝后,印度随后更是发起了“前进政策”。
相较于印度在中国边境平平挑起冲突,历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的毛主席,认为,此时的新中国刚成立,而印度我国拥有着千百年的友好交往历史,中印两国都曾经历过同样的殖民之苦,而后又依靠着本国人民的努力建国。
再加上同属第三世界国家,所以中印两国之间,虽然存在争议,但并不是不能做朋友的。同时,印度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毛主席对于印度这个邻国“朋友”持以了宽容大度的态度。
他曾在尼赫鲁访华之时表示“朋友都会有分歧,有吵架,而且这种吵架还是和我们与杜勒斯之前的吵架截然不同的......”
1959年,印度经过精心谋划,蓄意制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随着印度的得寸进尺,中印两国关系骤然紧张了起来。这其中,印度更是在侵占我国9万余平方公里的领土上,又千方百计越过“麦克马洪线”,蚕食着我国领土,在中段、西段,建立哨所。
而此时,中印之间的据点,近的地方连对方说话的声音都能听到,中印两边的战士,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随时有可能会擦枪走火,造成流血事件。
为了避免中印两国就此爆发战争,在杭州召开会议时,依旧对和平解决中印战争问题抱有期望的中央领导人,为了表明我方和平解决边境争端问题的诚意,下令让双方各自后退20公里,倘若印度不干,我方自行后撤。随后我国更是给尼赫鲁写信,对其好言相劝。
1960年,周总理带着国家的众望,与陈毅外长一起,冒着巨大的危险飞抵新德里,此时相较于早先周总理到访印度时,受到印度人民在机场的拥护,这一次的机场,却静悄悄的。
不仅如此,野心勃勃的尼赫鲁对于中国的“大局”态度不以为意,甚至认为中国之所有会有这样的态度,以及周总理带来的诚意,不过是“怕了”的表现,所以在双方就中印边境谈判之时,尼赫鲁的态度十分不友好,并开口直言中国的“诚意”远远不及印度想要的。
在印度访问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这些在印度政府引导下的新德里记者们更是在记者公开会上,一连数次地提出言辞犀利的问题,质问中国为什么要“侵占”印度的领土。
自1961年起,印度所谓的“前进政策”更加变本加厉,不仅在东段非法侵入“麦克马洪线个哨所,这些犬牙交错的哨所,有的甚至直接建立在了中国的哨所后。
这其中,印度对于中国领土的侵占已经完全超过了,早年英国对中国侵占的程度。而对于这些非法所得的领土,印度政府非但不以为耻,还大肆宣扬其在“麦克马洪线”东段,印度军队凭借多番的努力已经将中国军队“赶回两英里”,这其中印度人更是,纷纷向尼赫鲁道喜。
“志得意满”的尼赫鲁叫嚣着要进行下一步计划,而让尼赫鲁决定铤而走险,将武力进行到底的原因,不仅仅只是尼赫鲁及印度政府的野心使然。
这其中,与美国、苏联的从中作梗不无关系。在美国看来,印度就是最好的反华政策的桥头堡,为了顺应美国在印之那半岛的利益,从一开始美国政府就不断怂恿印度,并声称印度是“西方民族自由的橱窗”,同时还给予印度大量的军事支援与后勤援助。
除此之外,在美国看来,“使中苏分裂深化的天赐良机”就在于让中印冲突进一步深化,所以在美国的“厚爱”之下,更是让尼赫鲁一连多次的,将想要和平解决中印边境问题的我觉拒之门外。
除了美国方面以外,因为中苏关系的紧张,所以在这一背景下,印度对中国持以的种种强硬态度,是存在苏联支持的成分。
中苏之前也有一条漫长的边界线,所以彼时的苏联领导人,为了在未来,中苏边境谈判上获得更多的支持者,对于印度的不合理的领土要求也依旧持以支持的态度。
在美国与苏联的支持下,野心勃发的印度当局将中国的和平举动当成了“软弱”,更加大规模地在我国的领土上继续“推进”。
1962年,印度先是侵入万勒加河谷,对我国边防进行挑衅。随后,又侵入扯冬地区,蓄意攻击我国边防部队,制造流血事件。
面对愈演愈烈的形势,毛主席一连思考了数天,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与中国有着相同经历的印度,会如此不管不顾挥刀相向?
知晓毛主席心中困惑的周总理,组织雷英夫等人一起,成立总参防突小组,对于印度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三、印度认为,中国的中心都用于应对美蒋势力,以及来自北方的苏联压力,所以对于西南边陲,中国无暇顾及,在这一时期趁虚而入,是印度实现“大国梦”的好机会......
而这其中,尼赫鲁更是叫嚣着“印度政府‘要以军事力量对付中国’”,印度国防部长更是表示“要同中国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支枪”。
在对于锡兰总理好言相劝时,尼赫鲁更是放言,印度不会因为任何原因,放缓脚步,对于与中国的一仗,只用一个星期,印度就能将中国“扫荡”出去。
是可忍孰不可忍!10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毛主席拍板表示“多年以来,我们通过了各种办法,想要和印度和平解决边境问题,但印度不管怎么样都不肯,还故意挑起冲突,正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就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
至此,中印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而此时世界也将目光放在了中印边境上。为了支持印度,美国还给予口头支援,谴责中国所谓的“侵略”行动。
然而,在这场战役中,我军以迂回绕后的作战方针,由一支部队奔袭一千多千米后,从后方对印度第7旅发起攻击,只短短数小时,就结束了克节朗战役。
在我军的节节胜利下,截止28号,侵入中国境内的37个印军据点全部被清除。然而,因为我国对于此战,本就是为了出于警告、惩罚性质的,所以在初战胜利后,我方提出了和平谈判的建议。
可是,尼赫鲁对此依旧抱着幻想,认为印度依旧拥有与中国一战之力的能力。这其中,印度政府大肆征兵,宣布印度处于“紧急状态”,并向美国等西方国家,申请出兵帮助印度与中国对抗。
对于印度的不知悔改,中国军队再次制定第二次反击战,最后以“打头、切尾、斩腰、剖腹”作为作战方案。
在西山口之战中,庞国兴为了追击一股逃窜的印度,曾深入敌军15公里,最后与队友一起,经5次作战,端掉了敌方2个炮兵阵地,缴获了7门火炮,2台汽车,击毙7个敌人,最后荣获“孤胆英雄”称号。
至此,随着班公洛地区反击战的落幕,中国军队如“小刀切黄油”般的作战能力,一举打掉了敌人嚣张气焰,就此结束了这场战役。
但让全世界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军队并没有像他们以为的一样,扩大战果趁胜追击,而是在达到传统分界线后就主动撤了兵,随后更是让印度打绿旗前来领我军缴获的军用物资。
这一行动让所有人都感到不解,但这正是毛主席高明的表现。这一战,并非中国主动想打,而是为了迎击印度的挑衅,打掉印度的嚣张气焰,让其认清而今的形式,维护我国的领土安全。所以这不单单只是一场反击战,更是一场政治战,目的是为了让我国在这一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以快进快出的形式“亮剑”,让世人中国领土更不容任何人肖想侵犯。
而这只是中国腾飞路上的一个小插曲,但这一战却成为了印度忌惮至今的“六二国耻”。不仅如此,这一战还动摇了尼赫鲁的地位,让印度的内政改革就此被搁置,其经济发展更是因此一落千丈。从某种意义来说,印度百年国运更是在他们自己的野心中彻底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