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202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揭晓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更多简介 +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技人才专项、科技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为方便科研人员全面快捷了解院级科技专项信息并进行项目申报等相关操作,特搭建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了解科技专项更多内容,请点击进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建于北京,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中科大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与人文学科的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始建于1978年,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实行“科教融合”的办学体制,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共有、共治、共享、共赢,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研究型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简称“上科大”),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2013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上科大秉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办学方针,实现科技与教育、科教与产业、科教与创业的融合,是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6月25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上,202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仪式举行。“拓扑电子态计算预测及其材料发现”“功能介孔材料设计合成与应用”“风尘堆积与亚洲气候格局重组”“信息超材料”“铌酸锂光子芯片”等5个项目获得陈嘉庚科学奖,马滟青、田一超、左智伟、高璞、葛亮、王敏、晏宏、朱军、李苏植、赵智胜等10位青年科学家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6月25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上,202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仪式举行。“拓扑电子态计算预测及其材料发现”“功能介孔材料设计合成与应用”“风尘堆积与亚洲气候格局重组”“信息超材料”“铌酸锂光子芯片”等5个项目获得陈嘉庚科学奖,马滟青、田一超、左智伟、高璞、葛亮、王敏、晏宏、朱军、李苏植、赵智胜等10位青年科学家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50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出席会议。(原载于《光明日报》 2024-06-26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