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非遗齐聚太原看得过瘾
走进2023黄河非遗大展展厅,像进了一座博物馆,非遗展品“物以类聚”,从黄河来太原相会。剪纸、面塑、木版年画、织、食、居,甚至节气、习俗,展陈方式新颖,有纲有目,妙趣横生。矩阵式集中展出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尤其看得过瘾。
布老虎展区,大小不同的500余只布老虎,组成红红火火的布老虎矩阵。这些布老虎来自沿黄九省(区),有平安虎、团圆虎、如意虎,风格不同,憨态可掬。它们形态各异,有站着的、卧着的,黄色的、红色的、黑色的、格纹的,来自八方,齐在太原欢聚。
位于矩阵中心的山西黎侯虎,是最大的一只,堪称虎王。黎侯虎制作技艺已有2700年历史,它承载着无限的祝福和祈盼,也寓意着大河奔流不息,黄河儿女虎虎生威,勇健前行。
面粉为料,调成喜庆色彩,用手捏出千姿百态,百鸟朝凤、龙凤呈祥……来自沿黄九省(区)的花馍,阵列式出现在展厅,无声述说着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24节气花馍矩阵,更是吸引到很多人。省级非遗传承人杨刚与他的团队,历时40天精心制作了春分、雨水、惊蛰等24节气面塑。
每个面塑栩栩如生,春分面塑以“燕子飞来衔春归,蝴蝶飞舞驻花田”为意境创意制作,雨水面塑则生动展现了“春江水暖,草木逐青”的景象,惊蛰面塑上除了燕子展翅,还有几颗梨点缀。每个面塑,都是一幅生活场景图画,都浓缩了民间智慧与审美。
在木版年画矩阵展区,两位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边讲述木版年画的发展历史,边演示木版年画的操作,邀请大家一起体验。将墨汁涂满雕好的木版,把红纸覆于其上、趟平,再轻轻揭起,亲手印制的一张绛州木版年画就鲜活出炉了。
展会期间,每天3个场次的面食演出,让美食不仅好吃,而且好看。C2展厅中心展示区,山西面食技艺传承人王彦芳、徐振海等,表演骑着独轮车刀削面、踩高跷摇呼啦圈制作剪刀面、面气球等面食制作技艺,传承展示山西面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