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信息网-福建二级建造师_报考条件_学历要求_报考资格_报名时间_注册_培训-中国建造师网

热门关键词: 

  怀揣着捉襟见肘的5万元开办费和50万元起步资金,宜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这里动建,成为全省第一家地方自行投资建设的开发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强调,要加快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时代新机遇,宜昌高新区如何以“用”为导向,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点击查看详情>

  8月14日,襄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军带着三张图走进湖北日报5G演播室,分享追新逐绿加“数”跑的故事。

  1992年,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襄阳高新区应运而生。32年栉风沐雨、接续奋斗,襄阳高新区茁壮成长——

  以襄阳市1%的土地,贡献了全市20%的GDP和50%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培育了全市25%的规上工业企业和近一半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近四分之三的上市公司,是襄阳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火车头”。

  “向新而行,‘链’动未来是我们的不懈追求。”王军表示,襄阳高新区立足国家所需、聚焦湖北所向、紧扣襄阳所盼、围绕自身所求,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率先探路、勇挑大梁,持续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争先进位。点击查看详情>

  8月16日,仙桃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艳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分享仙桃高新区建设成效、举措,畅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与路径。点击查看详情>

  武鄂高速葛店出口,一幢浅蓝色厂房分外显眼。这里是湖北容百锂电材料有限公司,其生产的三元正极材料及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占有率居行业第一位。

  6年前,这家企业落户葛店经开区,先后投资100多亿元,建成全球最大三元正极材料基地,现已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历经34年发展,葛店经开区已从一个工业园区成长为一座产业新城。目前,4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扎堆于此,千年古镇葛店生机勃勃。

  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基地重要节点”?8月22日,鄂州市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邱建明接受了湖北日报全媒体访谈。点击查看详情>

  这里,因油而兴。依托石油化工产业,推动延伸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发展储能储气,实现化工产业老树发新芽。

  这里,因虾而火。经过20多年精心培育,“潜江龙虾”产业综合产值突破750亿元、品牌价值422.29亿元,连续6年荣登行业榜首。

  这里,因布而名。上世纪八十年代,“潜江裁缝”闻名全国。发展至今,拥有23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产业集群规模超300亿元。

  “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因地制宜发展产业。”8月23日,潜江市委常委、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雷玉成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分享潜江高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点击查看详情>

  荆州,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上世纪80年代,以活力28、沙松冰箱等为代表的“荆州造”红遍大江南北。

  这便是国家级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内每销售7台冰箱,就有1台产自这里;全球每5部智能手机,就有1部的滤光片从这里下线年来,荆州经开区不断探索,向新而行,在全国230个国家级经开区中长期位列50强。”8月24日,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苏云国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分享荆州经开区谋新求质,奏响“千亿产业新城”的故事。点击查看详情>

  打破国外垄断,全国九成以上地下管廊顶管机用的是科峰造减速机;像U盘一样大小,却能直接决定通信基站设备、家庭光猫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距离;突破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未来,它能让窗帘拉下就能变成一块屏幕……

  8月23日,黄冈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涂军走进湖北日报5G演播室,畅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心得体会。点击查看详情>

  2018年,位于大冶市的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升格为国家高新区。那时候,劲牌公司“一瓶酒”和铝型材产业“一块板”,是“大冶造”的两张名片。

  6年过去,“大冶造”有了新名片:东贝电机领跑全球,迪峰换热器装备白鹤滩水电站,国产高原型铲运机驰骋高原……

  截至去年,大冶湖高新区核心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先后走出7家国家级“小巨人”、1家独角兽企业,23家“瞪羚”企业。

  8月24日咸宁高新区:7000000000罐!很多人都喝过,大冶市委副书记、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潘小进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分享高新区建设成效、举措,畅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与路径。点击查看详情>

  槐荫河畔,“芯”潮澎湃。8月31日至9月1日,《CHIP》2024年芯片大会暨中国芯片科学十大进展颁奖典礼在孝感高新区举办,近400位院士专家、行业翘楚齐聚一堂,共话创“芯”之路。

  孝感高新区如何与“芯”相遇,逐“光”而行?8月25日,孝感市副市长、孝感高新区党工委第一书记夏齐勇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畅谈孝感高新区的“芯”奥秘。点击查看详情>

  箱里的产品是聚氨酯软质泡沫,可用于生产助眠床垫产品;核心成分是陶瓷过滤海绵,可耐受1300摄氏度高温。

  以前,类似产品需从国外进口,每立方米七八千元;如今,实现“咸宁造”,单价降至每立方米2800元左右,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不断突破关键技术,咸宁高新区大健康产业加速驶入快车道。其中,以红牛为龙头,高新区集聚饮料品牌400多个,年产饮料超过70亿罐。

  “我们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世界级饮料生产基地!”8月28日,咸宁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金山走进湖北日报5G演播室,畅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点击查看详情>

  答案是,长出了湖北首批设立在县级市的国家级经开区,长出了233家规上工业企业、175家高新技术企业。

  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枣阳经开区”),坐落于襄阳市唯一的全国百强县枣阳市,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2024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12亿元,同比增长10.2%,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6%。

  “我们将鼓足干劲,壮大根植性主导产业,向新而进,向质发力,让枣阳经开区的‘国牌’更亮、‘王牌’更多。”8月26日,枣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枣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孔令波做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5G演播室,解析枣阳经开区的高质量发展密码。点击查看详情>

  黄石经济开发区·铁山区,全省第二家获批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32岁,正值壮年,风华正茂。

  8月26日,黄石经济开发区·铁山区党工委副书记、区长余文化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分享开发区建设的成就、路径,以及新质生产力要素创新配置的体会。点击查看详情>

  12年前,这里是一片广袤的农村,没有一个现代化小区,没有一座公共建筑。今天,这里已是城市新中心,高楼耸立、车水马龙、企业云集,常住人口超过22万人。

  8月27日,襄阳东津新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徐勇走进湖北日报5G演播室,讲述东津新区成长的故事。

  襄阳东高铁站、“十三纵十三横”骨干路网等枢纽建成通车,图书馆、科技馆等建成开放,襄阳市中心医院、中医院东津院区投入运营……东津新区城市形象和配套日新月异。东风电驱动、华侨城、腾龙汽车等一批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纷纷落户,一座新城拔地而起。

  2022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吹响东津前行的新号角,襄阳举全市之力加快将东津建成“汉江新都会、襄阳新中心”。

  “东津已规划10.63平方公里的新城中心作为城市和产业‘双集中’的核心示范区,城市发展、产业布局和科教成果转化同步推进。”徐勇说。点击查看详情>

  尽管成立才6年,但是恩施高新区正在强势崛起——培育出400家高新技术企业、59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主体百花齐放,成为州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怎样擦亮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8月27日,恩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向应才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分享恩施高新区绿色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跃升的故事。点击查看详情>

  这里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34家锂电产业头部企业聚集,形成年产值近千亿元的锂电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这里是全国畅销的新能源越野车生产基地,巴黎奥运会上,坦克500“打卡”凯旋门,网友纷纷点赞。

  优结构、延链条、提质效……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正瞄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进入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这一目标,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8月28日,荆门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掇刀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玮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厅,介绍荆门高新区正全力打造的锂电、汽车、化工三大千亿产业发展和产城融合的探索。点击查看详情>

  经过33年发展,这里聚集起12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具备年产50万辆整车能力,成为全国少有的“商乘并举、油电并重”整车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汽车零部件交易基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如何围绕汽车这一主导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依托十堰基础雄厚的汽车产业优势,主动聚焦聚力新型工业化,着力构建四大产业集群。”8月25日,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龚百林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分享十堰经开区培育汽车产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探索。点击查看详情>

  汉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岳军给出答案:汉川服装年加工能力近8亿件,占汉正街批发市场份额的70%。

  汉川紧邻武汉市东西湖区和蔡甸区,2005年开始承接汉正街服装产业转移。汉川经开区已聚集纺织服装企业5000余家,形成集纺纱、织布、辅料、印染、设计、生产、加工、仓储、展示、电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2023年,园区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超800亿元,正加速冲刺千亿元大关。

  8月28日,赵岳军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讲述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点击查看详情>

  这里,诞生了华中唯一、全国第三个以农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荆州高新区”)。坐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荆州高新区以农产品加工、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为主导,壮大“农”头、做强“高”“新”,加速由农业小镇迈向产业新城。

  当传统产业遇上新质生产力,荆州高新区如何蓄势发力?8月31日,荆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荆州区委副书记郭熙胜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解析产业向新提质的发展密码。点击查看详情>

  500单服装快递发往全国;超过4万颗芯片完成封装;两台旧冰箱被拆解成铁、铜、铝、塑料等材料……

  近年来,在新质生产力加持下,天门连续三年上榜“全国百强县市”,闯出了一条县域经济创新之路;其中,天门经济开发区作为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约80%的经济主战场,贡献颇多。

  8月31日,天门市委常委、副市长,天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曾令慧走进湖北日报5G演播室,用“一件衣服”“一块玻璃”“一次循环”三个故事,讲述天门经济开发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故事。点击查看详情>

  五千年前,炎帝始祖在这块土地上高举文明之火,带领上古先民刀耕火种,开启了璀璨的华夏农耕文明;

  两千年前,曾侯乙编钟在这里奏响青铜时代强音,彰显礼乐文明的精美之器,达到青铜器铸造艺术巅峰。

  驶向智能化新能化赛道的“一辆车”、推动北斗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的一颗“心”、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罐酱”……如今,炎帝的首创精神、青铜器铸造中的匠心精神,在随州高新区这片热土上传承兴盛。

  “随州高新区将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以产业链供应链思维,构建以专汽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9月1日,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郭晓东做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5G演播室,探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密码。点击查看详情>

  近年来,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勇于承担国家使命,将国家战略转化为发展引擎,拉动全区产业迈向高端,“1+4+N”现代产业体系日渐明晰。

  9月2日,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周明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讲述产业升级的故事。点击查看详情>

  1976年,东湖畔,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赵梓森院士拉出了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以此为原点,创新资源在这里聚集。

  数十年追光,光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研发生产基地、激光产业基地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光谷,指出“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

  9月27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钱德平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时说:“希望光谷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光谷’,成为世界创新版图的重要一极。”点击查看详情>

  1976年,东湖畔,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赵梓森院士拉出了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以此为原点,创新资源在这里聚集。

  数十年追光,光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研发生产基地、激光产业基地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光谷,指出“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

  9月27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钱德平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时说:“希望光谷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光谷’,成为世界创新版图的重要一极。”点击查看详情>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