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爱的姥爷是战斗英雄!两次特等功、一次一等功
我的姥爷叫徐书德,离休前任西藏军区昌都军分区副司令员,2012年8月4日,因病在成都军区陆军总医院去世。
姥爷走时,我正在办理去美国留学的手续,不久,带着对姥爷离去的哀伤和惊愕于他曾经的战斗历史,匆忙着远去了。
回忆和姥爷的相处,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件,总体的感受就是姥爷宠爱我,带我也总是小心翼翼,从不曾对我大声;每次去姥爷家玩儿,我们总是一起做许多简单的小事,重复得多了,也因为这样润物细无声的相处感受,时至今日我对一些片段都还是记忆犹新。记得姥爷那时说过的话,做过的动作,甚至还能感受到姥爷牵着我手的温度。
我和姥爷也有很多短暂而温馨的爷孙二人时光,小时候每次去干休所看姥姥姥爷,他带着我去干休所大院儿的面包房买蜂蜜小面包,小小一只柔软又细腻,面包上有一层薄薄的油,面包底又一层脆脆的皮,口感丰富,姥爷总是问我要几个,然后他总会给我买超过我要的个数,我们一路走回家,我就吃掉好几个,他也不吃,只是笑着看着我,叫我少吃点、晚上还要吃饭,多的让我带回家去。长大了,吃到了世界各地有名的蛋糕、面包,却再也没有吃到过那质感朴实、踏实的面点了。
午觉后,我会陪姥爷去门球场打球,球场尘土比较大,大家都穿的随意,但是姥爷总是在乎自己的着装,全身穿的都比其他爷爷们要体面些。也会戴一个帽子遮阳,每次出门就很有仪式感。我小时候练钢琴,也有的时候,下了课爸爸妈妈会送我去姥爷家,如果时间合适,就直接把我送到门球场去。姥爷打门球,我就在旁边跟别的小孩儿玩,门球场的大门是一个布满藤蔓的拱门,上面有很多牵牛花,姥爷打完了门球,就会扶着我爬上去摘几朵花,我们再一起往回走,听他跟其他院子里的爷爷分析刚刚的“战局”。后来我长大了,第一次清晰地记得大家说姥爷身体不好了,就是从他不太去门球场打球开始。这也成为了渐渐就不再发生的场景,后来再看到牵牛花,总能想到那时候刚刚练完钢琴,因为小时候不喜欢练琴,就一心想着去找姥爷的时候可以怎么玩儿的那种心痒痒的感觉,也想到姥爷抱着我去摘花儿的场景。
姥爷也很爱逗我,因为他总爱在饭桌上喝一杯,而且都是辣辣的白酒,他总问我“要不要来一杯”?我为难的摇摇头,然后大家就一起大笑。但是姥爷总不放弃,每次就拿筷子沾一点,然后叫我尝尝,我也会皱着眉头去舔一舔筷子,辛辣的酒味窜进我的鼻腔,脸都皱起来了!他就笑得更开心了。长大后,我也从没喝过白酒,有时候工作、朋友的饭局大家想叫我试试,我总能想起那时候姥爷逗我的场景,心想当时姥爷可能也会想等我长大了,可以陪他喝一盅,爷孙俩谈谈心吧?可惜,我还没“长大”,有了这么多的心事,却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姥爷用他的方式宠爱着我,无论是给我买爸妈不准我多吃的冰棍、零食,还是带我去路口的韩包子店,第一个菜就是给我点我最爱的三黄鸡,还是带着我跟他和院子里其他爷爷们去户外钓鱼,却给我各种防晒用具怕我晒伤,还是连夜帮我给小学一年级时要去的园游会出的节目“小猫钓鱼”做了一根根结实的鱼竿儿,还是陪着我在院子里过家家,给我提供各种工具道具。
我还记得,小时候刚刚玩了回家浑身都热,姥爷拉着我去洗手,他的手很瘦却很有力,配合着冷冽的流水帮我搓手,我的小手被他搓的生疼,但是我却不哭不闹。因为那时候我就感受到了姥爷对我的爱,已经明白了他对我爱的方式,后来听妈妈说了很多姥爷在部队的故事,作为一名军人,他的爱也许不是最辞藻华丽最温柔的,却是踏踏实实,永远都优先我这个孙女儿的。我也愿意相信这就是我们的默契,注定是一家人的温情。
我们每个周末都去看他,陪他聊天,实际上也只是他听着我们说些我们的事情。到了没多久,他就催我们走,早点回去休息,总是体谅我们的不易。经过多次反复的病情,姥爷还是在我出国航班的前一个多礼拜离开了。那时候小姨还说,姥爷是想你放心地去国外读书,不要担心他,这是他对你的一种宠爱。
姥爷已经离开我们11年了,在这个11年前的这个时间点,我的人生也因为出国念书发生了很多变化;我在美国读完本科,又去到香港读研、工作,辗转韩国,最近才回到国内。最大的遗憾也是没有能够跟姥爷分享这11年间我经历的变化、成长,没有办法让他真切地感到骄傲吧。这么多年,每每想起姥爷,我都只回忆起很多小事,也没有哭过。可能是他走之后,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也到了不同的人生阶段,始终不觉得他离开了,更多的感觉是我离开了家乡,如果我回到过去,回到家乡,他还在。还记得前几年有一次下了班,在香港的街头,炎热的傍晚,我一边看手机一边正往家走,突然抬头看到面前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与我擦肩而过。我仿佛觉得看到了姥爷,瘦骨嶙峋,一步步缓慢地往前走,走过了我身边。我转身看着这个老人的背影,一动不动,直到看着他过了街,离开了我的视线,我才发现自己早已泪如雨下,对他多年的思念喷薄而出,也最终接受了他真的离开了我、即使我回到家乡,他也不在的事实。我也才意识到,这么久以来,并非我无感,而是难以置信我真的再也见不到他了。
正视了这件事,我也开始更冷静地努力地想去回忆姥爷。我也才发现,原来我和他的回忆,总是他作为一个长辈,如何对待孙女的点点滴滴,而非他究竟是谁。他的20、30、40岁究竟发生了什么。随着越来越多的了解,课本上的淮海战役,不再是距离遥远的历史事件,而是我的亲人付出血汗才赢下的一场硬仗、回想起他的葬礼上成群结队的军人前来悼念的场景,这一切才有了解释。
如果说姥爷离开时,我因为忙着出国留学的事,暂无暇想更多的话,随着学业的完成工作的稳定,特别当今年的8月来临之际,对姥爷的思念,推着我顺着老爷立功的时间,去查询着那些战役的时代背景,虽然重大战役知识在中学时就已熟知,并且看过不少解放战争的影视片,但从未将此与姥爷联系起来,而现在,再了解这些战役时,如同又接受了一次党史军史教育。
宛西战役是1948年5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5月9日由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为开创豫西局面,并调动驻河南省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以东的国民党军西移,以策应位于濮阳地区整训的华东野战军第1兵团南渡黄河作战,而发起的战役。
该战役于1948年5月2日在人民解放军中原、华东野战军各一部以远距离奔袭战术,对宛(河南南阳)西之敌发动攻势开始,至17日结束此役,共歼敌二万一千余,扩大了中原解放区。
豫东战役(亦称开封、睢杞战役),是我军在外线战场上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攻城打援”战役。1948年6月17日至7月6日,我军在20天的连续作战中,共歼灭国民党军1个兵团部、2个整编师、4个正规旅、2个保安旅,共9万余人,验证了我军能够在中原战场上打大歼灭战的战略性判断。
这一战役的胜利,改变了中原战场的战略态势,打乱了国民党军队在这个重要战场的防御体系,为不久后进行的济南战役和淮海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在辽沉战役国民党军败局已定之时,中共中央已开始运筹部署下一个决战——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6日,人民解放军发起全线进攻。首先遭到这一波打击的是国民党军第七兵团,战至第三天,中共地下党员、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张克侠、何基丰率2个军约2.3万余人在贾汪、台儿庄起义,徐州大门由是洞开。人民解放军于11月15日顺利完成对徐州的包围,并于11月22日把黄百韬兵团全歼于碾庄。23日,蒋介石召集刘峙、杜聿明等到南京开会,决定徐州的3个兵团南下,蚌埠的3个兵团北上,南北夹击占领宿县的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结果,黄维兵团在北上途中被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的9个纵队包围于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黄维兵团在11月15日突围失败,所率4个军10个师共12万人被歼,黄本人亦被人民解放军俘获。而杜聿明所率的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在南下途中被人民解放军11个纵队包围于陈官庄、青龙集地区。最后,孙元良兵团自行突围被歼,邱清泉、李弥两兵团20万人在人民解放军的总攻中全军覆灭。淮海战役历时66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
1948年5月、6月、11月,我的姥爷和所有解放军指战员们一道,为新中国的到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从普通战士,到班长再到代理排长,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成长。
当我看电视剧〈大决战〉时,那些场面激烈的战斗中,一个个冲锋向前的身影,一双双对敌人充满仇恨的眼睛,不断地与我姥爷的身影重迭,彷佛我姥爷就在他们中间,我的心忍不住一阵阵发颤。
在与姥爷在一起的那些快乐的时光里,姥爷只是位可亲可爱的老人,但自从知道姥爷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经历后,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爱油然而升,他是距离我最近的最真实的战斗英雄,只可惜我都没机会在他活着时表达对他的崇高的敬意。
怪姥爷他太低调了吗?这样类似的事,在后来又听到不少,干休所的爷爷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军人,他们那时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一心就想打胜仗,都将生死置之度外,没人觉得那是值得炫耀的事儿。
苏简:出生于四川成都市,高中毕业后去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金融和经济学,在美国本科毕业之后,在香港科大进行全球运营管理的硕士深造,毕业后留在香港工作。四年后,又来到韩国从零开始搭建团队,于2021年底回到祖国,在上海办公室出任亚太区企业部门副总裁,负责公司与世界五百强企业亚太战略部门的合作和服务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