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联3-4布伦特福德典型失利阿莫林:丢球后球队放弃
曼联在3-4输给布伦特福德之后,联赛积分仍然停留在39分,距离联赛上半区第10名还有9分的差距。赛后,石头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更新,表示曼联连理论上进入上半区的希望也几乎破灭了。这种情况,在曼联上次从顶级联赛降级后,只有两次发生过,而这两次都发生在弗格森执教时期。
回想起弗格森执教曼联的前四个赛季,球队有三个赛季排名联赛下半区。那个时候,弗格森正致力于重建更衣室文化。四年的时间里,他花费了2000万英镑进行阵容重建,而在那个年代,一个球员的转会费普遍只有几十万英镑,甚至几百万英镑,这笔投入堪称巨款。弗格森如此大手笔的引援,目的就是要改变曼联的更衣室氛围。当时的曼联,更衣室内弥漫着酗酒和输球不以为然的文化,弗格森要做的,正是彻底改变这一切。
然而,大规模的引援也带来了更衣室的动荡。任何一个动荡不安的更衣室都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哪怕球员们个人能力出众。曼联的现状,尤其是在阿莫林的领导下,也正处于这样的关键转折点。
曼联与布伦特福德的这场比赛,四个失球发生在两个时间节点:上半场5分钟内丢了2球,下半场3分钟内又连丢2球。曼联在丢掉第一个进球后,总是显得急躁,导致第二个失球紧接着到来。本赛季,曼联经历了多次类似的情况——一旦丢球,全队就显得惊慌失措,甚至完全没有反应过来。
阿莫林赛后分析称:“这场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赛季的状况。开局不错,虽然机会不多,但我们掌控了比赛节奏,下半场差点扳平比分,但紧接着丢了一个球,就像过去一样,我们前后场脱节,三五分钟后又丢了一个。”实际上,阿莫林的评价算是比较客气了。外网有一些评论直言不讳:阿莫林认为曼联在丢球后放弃了比赛。
但是,是否真的是放弃了比赛?显然不是。实际上,曼联在丢球后急于扳平比分,导致全队压得太上,前后场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这种情况从上赛季就已经开始出现,累积的问题已长达两个赛季。归根结底,曼联球员心态的成熟度不足是问题的关键。
这场比赛中,曼联的阵容平均年龄仅为22.4岁,其中4名球员年仅20岁,2名球员不到20岁。即使是年龄稍大的球员,比如卢克·肖、芒特、巴因·迪尔,本赛季也几乎没有参与太多比赛,而德赫亚则是刚刚伤愈归队。如此年轻的阵容,临场反应自然不够成熟,更重要的是,这些球员的心态如何?曼联的更衣室氛围又是如何呢?
近年来,曼联更衣室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什么会如此?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可以从最初的一些球员事件开始追溯。曼联的表现逐渐下滑,尤其是当更衣室内出现了不和谐声音后,这种现象就愈发明显。回顾过往的例子,像南非世界杯的法国队、荷兰队等,多次因更衣室内的矛盾导致成绩失利,而曼联也未能幸免。
接着,曼联的心态崩盘。有一年,曼联在欧冠中遭遇马德里竞技,虽然在英超还对前四构成威胁,但被马竞淘汰后,曼联就彻底失去了对前四的争夺机会,联赛成绩也随之下滑。而之后,曼联以一种知耻而后勇的姿态,赢得了联赛杯和足总杯,但联赛竞争中,由于过高的关注度,一部分球员心态浮躁,开始甩锅、公关,导致更衣室氛围越来越负面,甚至开始出现“想赢怕输”的心态。这个心态随着曼联成绩的进一步下滑愈加明显。
这也就是为什么曼联每次丢球后,球员们都显得如此慌乱。要改变这一切,曼联就需要重新调整心态。阿玛德·迪亚洛曾在补时阶段上演过多次逆转进球。看看曼联3-0战胜毕尔巴鄂的比赛,尽管上半场处于劣势,但依然能够依靠老将的冷静发挥——阿莫林曾提到,“当时乌加特和多尔古等年轻球员显得非常紧张,而马奎尔、卡塞米罗、B费等老将站了出来。”
这也证明了,年轻球员在压力面前常常表现不佳,而曼联真正能顶住压力的,正是那些拥有丰富大赛经验的老将,如卡塞米罗、马奎尔等。而瓦拉内也曾提到,曼联年轻球员过早承担重任,导致他们在关键时刻难以发挥。而像安东尼这样的球员,在曼联后期的表现也显得越来越没有自信,甚至让阿莫林评价他“没有信心进行一对一”。
如今的社会,对于努力的球员往往缺乏足够的宽容。比如,霍伊伦的转会费高达7000万欧元,但他在曼联的工资却只有几万英镑。作为20岁的年轻球员,霍伊伦虽然在第一个赛季就打入10球2助攻,但第二个赛季却陷入了迷茫,进球数下降至9球2助攻,射门次数也大幅减少。尽管如此,霍伊伦依然成为了全网嘲笑的对象。和过去马奎尔被群嘲一样,霍伊伦也成为了外界放大镜下的“焦点”。
实际上,曼联的问题并不在于球员的技术和身体素质,而是心理素质的欠缺。当球队面临困境时,球员们往往容易失去信心,反而陷入了负面情绪的泥沼。这,才是曼联最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