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写的一首诗因不满意而丢弃被秘书捡起14年后成名作
1949年4月,在北京香山的双清别墅,尽管北平已经实现和平解放,但城内仍然不太平。敌特势力潜伏,十分猖獗。为了保障毛主席的安全,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被暂时安排在双清别墅居住。
晚上的4月23日,春光明媚,这一天给了毛主席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人民解放军已经成功攻占南京,将红旗插在了蒋介石总统府的顶上。
经过多年的奋斗,毛主席、党中央和人民军队勇敢地战斗,不惧牺牲,一直为推翻“三座大山”,打倒“四大家族”,结束蒋介石集团的独裁统治而努力。
现在,我们经历了巨大的牺牲,终于接近了实现这个伟大目标的时刻。毛主席感到无比的喜悦,情绪高涨,随即挥笔写下了一首七律:
毛主席写完诗后,拿起诗稿,默读几遍,反复品味,但觉得写得不够满意。他团起诗稿,纵情地将其一团,然后随手丢进了一旁的纸篓。
第二天,秘书田家英来收拾毛主席的东西,发现了纸篓里扔的那团纸,出于好奇便捡了起来。打开一看,惊喜地发现原来是一首诗,墨迹还未干!
毛主席经常写诗词、文章、笔记,甚至是练习书法,这些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废弃的稿件。虽然毛主席不以为意,随手就扔掉了,但田家英却很细心。他捡起每一片被毛主席扔掉的纸张,即使只有一字,都会仔细查看。如果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他会细心地收集起来,放在一个专门的盒子里,视为珍宝,任何人都不能随意触碰,时常拿出来欣赏。
田家英收藏最多的毛主席手迹,就是他练字用的诗词。因为田家英本人也是诗词爱好者,经常与毛主席的诗词相对,只要是毛主席扔掉的诗稿,无论是以前的旧作还是新作,田家英都会捡回去加以珍藏。
这次读过被毛主席扔掉的《七律》诗稿后,田家英感觉写得非常出色,不仅气势磅礴、富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因此,他决定悄悄地保存起来。
没想到,14年后的1963年,这首被毛主席扔掉、田家英捡起来保存的诗,竟然被选入《毛主席诗词集》,成为了广为人知的传世名作。
1963年下半年,毛主席委托中办牵头组建了一个编辑小组,负责整理出版他历年来创作的诗词,田家英也参与了其中。
在整理、校对诗词集的过程中,田家英突然想起了14年前从废纸篓里捡起并收藏的那首《七律》诗稿,他赶紧将诗稿翻出来递给毛主席说:
毛主席反复吟咏了几遍,觉得这首诗写得颇为不错,实在难以想象当初为何对其不太满意。在听取田家英的建议后,毛主席决定不做大的修改,将这首诗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题,收录进即将出版的诗词集中。
这句诗是借用了唐代诗人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而李贺是毛主席最喜爱的诗人之一。将“未”改为“若”是因为初始的“未”字可能是笔误,出版前需进行修正。
《毛主席诗词》一经出版,其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立即引起了读者们的热切关注和传诵,然而很少人知道这首诗其实早在14年前就已经问世了。
后来,人们才逐渐了解到,毛主席在解放前后创作的诗词手稿并非只有一份,有的是经过多次书写,有的则留有影印件。然而,唯独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只有田家英默默“私藏”了其中的一份。从这个角度来看,田家英的功绩可谓不可估量。